全球最大单体钢制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23

最近,预制金属飞机库迎来重大喜讯,一号线开工建设飞机库建筑国内某新机场维修基地项目顺利推进,该基地整体屋面预制钢飞机库这座备受瞩目、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民航钢结构机库顺利完工,标志着该机库完成关键建设节点。

从厦门市区出发,经东二通道或翔安隧道往东,再往南行驶,即可到达这个热门预制金属飞机库施工现场。厦门太古翔安新机场维修基地项目位于翔安机场飞行区北部,用地面积约53.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9.23万平方米。其中,1号厂房预制金属飞机库2号预制金属飞机库是项目的核心,钢结构总用钢量近3万吨。1号线整体升级完成飞机库建筑楼顶,被称为“巨无霸”,重达11393吨,机库门桁架单跨最大跨度269.5米,为世界第一。

Prefab Metal Airplane Hangar

施工现场,54台液压设备在控制系统的联动下,齐心协力,拉动1号飞机库建筑缓缓上升。历经约8个小时,屋盖被抬高27米,成功到达42.5米的指定高度。如此巨大的重量、超大跨度,高空对接误差要精确控制在毫米级,同时还要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这对于施工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建设者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1号飞机库建筑此次升级改造采用三层双向正交斜焊球网架+三层大跨度桁架结构体系,焊接球网架拼装高度超过12米,桁架拼装高度超过15米,拼装难度极大。为保障施工顺利推进,项目组采用现场拼装、模块化拼装技术,通过BIM技术深化建模、夹装碰撞检查、数字化处理,模拟演练拼装施工整体过程。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预制钢飞机库还创新性地采用主体钢结构格构柱作为支撑体系,没有额外的起重轮胎架,不仅节能环保,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为确保施工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厦门转站与项目团队在屋面关键杆件处布置了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现场施工情况,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Airplane Hangar Building

这个设计预制钢飞机库其前瞻性也十分强,从酝酿筹备到即将落成,设计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规划总院深耕10年,设计团队基于飞机存放现状分析,精准控制建筑轮廓体量,实现建筑形态、功能、结构的统一。预制钢飞机库采用中轴背对背对称布局,为各类车间、航材等提供了互通共享的可能,大大提高效率,缩短动线。同时为5G等通讯技术的应用做了充分预留,并采用了光伏发电系统、空调水蓄能系统等多项节能环保措施,未来目标是获得LEED-NC金牌认证。

据悉,厦门太古翔安新机场维修基地钢结构工程将于今年7月完工,预计2025年11月竣工验收。建成后维修基地将可容纳12架宽体飞机和6架窄体飞机停放,包括两个独立的喷漆机位,可灵活停放不同类型飞机,满足不同的维修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厦门翔安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助力厦门打造高水平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和全球航空维修产业重要高地,为推动两岸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建造这个预制钢飞机库不仅是建设技术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国航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展现了我国在钢结构建筑和航空工程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创新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座世界级的预制钢飞机库将如期竣工,为中国民航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获取最新价格? 我们会尽快回复(12小时内)